学术论坛

中医“痹症”的现代临床运用

时间:2014/9/29 22:12:03  作者:本站  来源:本站整理  查看:2028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中医“痹症”的现代临床运用 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民间老中医王仁海   现代的类风湿关节肌肉疼痛和运动障碍,多属“风寒湿邪”侵袭经络所致,属祖国中医学的“痹症” <励节风、痛风>等范畴...

中医“痹症”的现代临床运用

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民间老中医王仁海

 

现代的类风湿关节肌肉疼痛和运动障碍,多属“风寒湿邪”侵袭经络所致,属祖国中医学的“痹症” <励节风、痛风>等范畴,常以痹症命名,“痹, 闭也”。临床上表现,如沉困乏力,懈于举动,肌肉萎缩、浮肿作胀等都与内脏有关。“内经”指出,“脾主四肢,肺主心有邪”,其气流于两肘。肝受邪其气流于两腋。而脾受邪其气流于两髀<大腿骨>,肾受邪其气流于两。如中风半身不随,下肢瘫痪,均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。而不是单纯的经络发病。就广义而论“痹症”, 凡阻闭不通而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称为痹;从狭义而论之“即风寒湿汽杂至,乘虚侵入人体的肌肉关节、筋骨等以疼痛为主证的疾病,通称为痹症。

痹证分为两类:一是疼痛为主证。二是肿胀、麻木、重着和皮下结节及关节变形为主症。①症状分析:疼痛是此病主要症状之一,“寒”是由经脉阻滞气血不得通流,若疼痛固定不移是“寒邪”,若游走而不定为“风邪”,若疼痛固定重着为“湿邪”。②肿胀是湿邪盛引起的肿痛,喜温喜热,是寒邪所致。若红肿热(烧)痛是“温热”所致。若关节肿胀日久不消(起包)是湿邪内停,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血瘀所致。③重着湿为“阴邪”<其性粘腻重着>,湿盛则关节肌肉有沉重感,重着不移。若肢体困重,舌苔白腻,脉濡滑,则为寒湿,若关节肌肉重着局部红肿热(烧)疼,舌质红苔黄腻,脉滑数大为热证。④麻木不仁是气血俱虚所致,木麻不伴疼痛,则是气虚血涩肢关节,失予濡养所致,木麻伴有疼痛,则是痹邪阻络,肢体失予濡养所致,痛与不痛,一实一虚,不可混而论之。⑤关节变形,痹症日久损及肝肾,筋脉失养,若有关节红肿舌质红,苔黄腻则属湿热“内蕴”,痰血阻闭经络。若关节变形而无红肿<肿块>则属精微气血不足筋脉失养。⑥皮下结节,医学称之为瘰疬。由痹邪阻闭经络,气血流通不畅,血瘀阻络。⑦自汗。若久病兼有虚象者,则是阳虚即“阳虚自汗”。若湿热之邪明显,为湿热蕴蒸,营卫不调。

辩证施治

一、湿热阻络型<热痹>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。辩证:发病急骤,关节和肌肉红肿热(烧)疼,入夜更甚,关节活动受限,壮热口渴,呼吸促迫,小便短赤,烦躁不安,舌质红苔黄燥黄腻,脉数或滑数眩数等。

治疗方法:清热通络,佐以疏风利湿,如白虎加枝汤,当归拈疼汤,四藤二龙汤均可,处方参考,清风藤50g海风藤50g鸡血藤50g天仙藤50g山龙25g地龙25g等随证加减,“解曰”四藤为对药,能祛风散寒行气止疼。注“高热加连翘,紫背浮萍,而鸡血藤通络,祛风渗湿,又强筋骨,二龙天仙活血通络散肿定痛。湿盛者,加汉防己、海风,伸不利加伸筋草,在四肢用桑吉引,巨疼加露蜂房。

二、寒湿阻络型<寒痹>为类风湿炎发作期,辨证:病程较长,疼痛较剧烈,痛处固定或多处关节屈伸不利,受累局部皮色不变,有寒凉感,遇寒更甚,触之不热。舌苔薄白,脉沉紧,沉迟而缓。治法,温经散寒,活血通络,祛风除湿。

方剂:乌头汤、小活络丹、五灵散等可选。

参考处方:炙川乌15g<先煎2小时>  炙麻王15g赤芍50g黄芪50g甘草15g马钱子末0.5g<有大毒>。临床上,因寒痹为阴寒之邪偏盛,阳气被遇气凝滞。因而用一般祛风化湿通经活络药疗效不佳,应用乌头马钱二药驱寒止疼,搜风除湿疗效甚佳。但是特别指出,二药<有大毒>应在观察下严格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加量。该药应用时必须辩证清楚,配伍合理,慎重运用和加以甘草和解。

三、风湿阻络型<行痹>本型在类风湿病中较少见。

辩证: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,痛无定处,但大关节受累最多见,若风挟热为风热痹证,若风挟寒为风寒痹证,舌苔白腻,脉浮紧。

治疗:祛风通络,方剂:大防风汤、小续命汤。参考处方,防风15g当归15g黄芪50g 秦杦50g赤芍25g杏仁10g芜活25g。加减,风热痹证宜清热疏风加薄荷叶。风寒痹证宜祛风散寒,酌加防风桂枝。

四、湿邪阻络型<即着痹>

辩证:肌肤麻木不仁,肢体关节重着,肿痛,酸胀,阴雨天疼痛加重,舌体胖大苔白腻,脉濡缓。此型又分为两类。①湿热证②湿寒证。治法:祛湿活络,佐以疏风散寒,方剂:苡米汤除湿益痹汤。

参考处方: 惠米仁50g云苓50g赤芍25g白术25g桂枝25g,羌活25g,祛湿热加黄柏苍术苦参,利湿加稍蛇地龙海风威灵仙。若恶心纳呆加藿香佩兰,醒脾以竹屋竹茹陈皮。

五、肝肾阴虚型<即骨痹>治法:滋补肝肾,佐以通经活络。

方剂:虎潜丸。处方:虎骨15g<可用金钱代之>牛膝25g当归20g白芍50g熟地50g黄柏15g知母15g 汉龟板15g 销阳15g陈皮20g。也可在辩证的基础上家虫类搜剔药。如蜈蚣、全虫走窜力最速,又能搜风镇痉,活血通络。白花蛇性温<有毒>搜风,乌梢蛇<无毒>祛湿力强,甲片善走窜攻坚,消肿,蜣螂走窜脉络通阳散结。

骨类。豹骨性热入股搜风,多用于年老体弱,骨痹日久不愈,寒湿偏盛,肌肉痿软无力行走不便者,猴骨性温,能祛风散寒湿,用于阴寒偏盛者,龟板益肾养阴,用于久治不愈其疼如燎痛。以上各症中引经药优为重要。上肢有寒假桂支,热加天仙藤。颈椎游走加羌活,热盛加葛根。背疼加石南藤。下肢偏寒加牛膝、木瓜,重用独活肉桂。偏湿加防己,足不任地加椿根五加皮,上下四肢均选用海风,落石二藤和丝爪络等。

小结:

“病不辨无以治,治不辨无以痊。这一辩证大法医家不可不通”。总之带病邪欲尽时以利肝肾之原则,“使正气得复”邪气被剔,气血调和,病自去矣。本病急性不离藤,慢性久缓不离虫。

近年来我在类风湿和三高症中不断探索总结,治疗腰腿  颈椎和骨质增生等症,将内治与针灸相结合,在百余患者均达到理想的效果。现举一危重患者,反供参考。患者王XX,男,72岁,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人,2012年经X市三甲医院住院两月,确诊为冠心病3级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类风湿关节疼痛。因长期全身水肿,多处关节肿胀,疼痛难忍。后经X民营医院诊断为类风湿综合征。近半年治疗疗效不佳,于20129月前来就诊,主诉行走艰难,夜间疼痛更甚,小便不利,多处关节起肿包。早年在西藏当兵时有关节病史。随着年龄和岁月劳疾,病情加重,全身肌肉酸胀,四肢木麻,阴雨天有刺疼。经检查:血压180/100,空腹血糖 7.9,脉象结待迟缓,舌苔厚白腻,面腹小腿水肿,关节几处有包块,初诊为寒湿阻络<寒痹+着痹>,用苡米汤加减十剂,回米仁50g云苓皮50g赤芍25g 白术25g桂枝25g羌活25g 海风皮25g  威灵仙25g 人交50g,加乌稍蛇、麻王、散寒利水,陈皮12g醒脾造湿,配合针灸,主穴乘风天宗等,   封穴在少泽,足部开穴太冲委中足三里承山等穴。 7日一次,效果十分明显。一月后复诊,在方中加牛膝25g当归25g白芍50g熟地50g 知母15g汉龟板15g 销阳15g以补肾。半年复诊症状基本消失,2014年痊愈,能正常劳动。

 

 



 
CopyRight @ 2009-2011 Inc. All Right Reserved 至德堂